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

大風子(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us Pierre)

去年在台北植物園看到大風子樹結果了,果實灰褐色,種子非多,因植株很高,無緣看到它的花,今年特別留意它的花期,前天終於看到它的雄花了,可惜雌花還是沒有找到。
大風子樹(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us Pierre)屬大風子科,原產越南、泰國及緬甸,台灣於 1930 年代引進栽植。現於各地試驗機構的庭園及台北植物園、台北市興隆路萬有公園、美濃雙溪熱帶樹木園內有栽植。大風子是前馬偕醫院長戴仁壽博士Dr.G.Gushue Taylor,在台灣首次以大風子油Choulmogra oil治療麻瘋病,為了治療麻瘋病,戴仁壽引進大風子樹,遍植在八里樂山園內,希望能自己提煉大風子油,而不需外購,不過因提煉技術未能突破,樂山園的大風子樹從未被採籽製油。大風子油因其毒性強,副作用多,現在已不用了。
大風子為常綠大喬木,高可達 20 餘公尺,樹幹通直,小枝條光滑無毛。葉互生,螺旋狀排列,披針形,長 10~30 公分,寬 2.5~5 公分,革質,全緣,表面呈有光澤綠色,背面淡綠色。花腋生,淡黃色,具有淡雅香味,雄花具有長柄。果球形,徑 9~15 公分,灰褐色,果皮木質,內有種子多數,種子呈不規則形,長 1.5~2 公分,黑色至褐色。



大風子樹的花與枝條

大風子的雄花有長柄


大風子雄花的特寫



大風子的幼果與葉序。


大風子的成熟果為灰褐色,有如椰子般大(與十元硬幣比較),種子可達100粒之多,灰黑色。







大風子的種子為不規則形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